中伊全面合作计划的历史意义——兼谈人民币国际化

近几天一个重要的事情是3月2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访问伊朗期间,同伊朗外长扎里夫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全面合作计划》(以下简称“全面合作计划”)。这份计划从去年起就出现在外媒的报道中,如今正式签署,从而引发国际舆论的热议。

这是中伊两国之间取得的重大突破,将对海湾地区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平衡产生长远影响。历经五年谈判,在中美关系正处于最差时期之际,这项涵盖各种经济、政治和安全问题的协议最终签署。中伊新协议将改变地区游戏规则。以至外媒认为,伊朗和中国达成的这项协议将被视为外国填补美国在该地区留下空白的又一尝试。

1、为什么中伊会签署全面合作计划?

实际上,早在2016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伊朗期间,中伊两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就曾指出,“考虑到双方积极发展双边关系的意愿、经济互补性以及双方在能源、基建、工业、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双方同意就达成25年全面合作协议进行必要沟通和磋商。”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3月29日表示,经过沟通商谈,不久前双方就全面合作计划内容达成一致。这次只不过是借外交部长王毅访问伊朗期间中伊双方正式签署了这个全面合作计划。

当然,中伊全面合作计划,早不签晚不签,偏偏在这个敏感的时间节点上,向全世界公布,引起轰动和热议,成为国际媒体的关注焦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还是来回忆一下今年以来发生的一些大事吧。

首先是1月20日新当选的第46任总统乔·拜登正式宣誓就职并发表了22分钟的就职演讲。拜登在他的就职演讲中表示,在美国历史中,没有多少时期比现在所面临的时期更具挑战性或难度。因此,他勉励全体美国人团结一致,将美国再次建设成为“世界灯塔”。

2月11日中国农历除夕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两国元首就中国牛年春节相互拜年,并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及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习近平指出,过去半个多世纪,国际关系中一个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中美关系恢复和发展。虽然期间也经历了不少曲折和困难,但总体不断向前,而且取得了丰硕成果,造福了两国人民,也促进了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选择。中美合作可以办成许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一场灾难。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重要关口。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是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拜登表示,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伟大文明的国家,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美中两国应该避免冲突,可以在气候变化等广泛领域开展合作。美方愿同中方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开展坦诚和建设性对话,增进相互理解,避免误解误判。

中美两个大国最高领导人已经把话说得再明白不过啦。中美未来发展方向一定还是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合作当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当然在重大问题上的分歧是不可避免的,斗争越来越激烈,这是肯定的。但斗争是一门艺术,很多时候,斗而不破,才是上策。比如台海,南海,中日钓鱼岛争端以及这次新疆棉事件等等。从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到2020年,一共42年过去了。中美关系早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未来中美关系也不可能进入新冷战,甚至连脱钩都很难。时间和形势越来越对中国有利,而美国显得越来越着急。特别是2020年全球爆发新冠肺炎以来,美国就更加显得急不可耐,至今还没有从疫情中摆脱困境。到今天为止,这次疫情已经使美国死亡人数超过56万,而且还没有停止的迹象。要知道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是1861年发生的历时四年的南北战争,死亡大约62万人。即使在二战期间也只死亡不到41万人。面对中国在短短的不到3个月就控制了疫情并且很快恢复生产。美国当然会对中国妒忌愤恨甚至咬牙切齿,更多的是无可奈何。甚至直到现在还有美国人在恶毒攻击什么“武汉肺炎”“中国肺炎”,要求中国赔款,真实可笑。妒忌也罢,愤恨也罢,甚至辱骂也罢。这使我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辱骂与恐吓决不是战斗。唐代诗人韩愈也有一句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我们先不谈特朗普时期如何打压中国并开展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就看看3月份以来中美之间发生的一系列大事,真是有点眼花缭乱。

3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日前会见了“维吾尔族维权人士”,双方谈及了新疆当地的“人权问题”。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3月3日做了他上任以来的首个外交政策演说,提出美国外交的八个优先事项,中国排在最后,但这个最后被实际当成了“压轴”的。布林肯强调中国是21世纪美国的最大地缘政治考验,中国是唯一拥有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实力挑战“稳定和开放国际体系”的国家。

3月16日至17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防长奥斯汀在日本东京参加美国与日本安全磋商委员会会议,将就有关中国问题达成一致。看看吧,奇怪得很双方首次会面谈论的却是中国问题。

3月17日至18日同样是布林肯和奥斯汀在韩国首尔参加美韩外长与防长“2+2”会议。双方就朝核、韩美日同盟、战时作战指挥权移交等主要问题进行密切协商。与日韩会谈结束后,防长奥斯汀直接去了另一个美国认为的伙伴国家——印度,他表示将致力于加深与印度的国防领域合作、促进印太地区的和平稳定。目的恐怕是想拉拢印度来对付中国。因为前不久中印之间还在边界闹得不欢而散。而布林肯则直接去阿拉斯加参与中方会谈。说白了,布林肯和奥斯汀此次亚洲之行的目的就是“拉帮结派”应对中国的挑战。非常可恶的是他们是在中美即将于3月18日至19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举行新一轮高层战略对话之前有意进行的“拉帮结派”活动。目的就是想在会谈之前给中国一个下马威。

当地时间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安克雷奇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美方首先进行开场白,并在开场白中对中国内政问题指指点点。美方在完成自己的开场白之后,还试图让所有记者离场,但被中方拒绝。随后,在轮到中方开场白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表示:“我们把你们想的太好了”、“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有力地回击了美方的傲慢与偏见。杨洁篪阐明了中方有关立场:我们希望这次对话是真诚的、坦率的。历史会证明,对中国采取卡脖子的办法,最后受损的是自己。接着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说:中方敦促美方全面放弃肆意干涉中国内政的霸权主义做法。这个老毛病应该要改改了。也是时候改变了。掷地有声,简直是直接给了布林肯和沙利文一记耳光。

就在3月18日至19日中美首度激烈“交锋”后,有媒体注意到,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竟马不停蹄地找欧盟商量去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于3月22日至25日前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参加北约外长会议,与欧盟领导人接触并与比利时官员会晤。与欧盟伙伴磋商如何应对美欧共同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其中包括共同对付中国和俄罗斯。

3月26日在美国的操纵下,又发生了新疆棉花事件并至今还在持续发酵。面对美方咄咄逼人的战略打压,中国最近也在有条不紊地打出了一系列反击组合拳,其中最有分量的两个重头戏就是3月23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广西桂林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举行会谈。中俄发表了关于当前全球治理若干问题的联合声明。以及3月27日中伊双方正式签署了25年全面合作计划。可以说中伊双方的全面合作计划是在美国的咄咄逼人的压迫下签订的。中伊全面合作计划初步奠定了亚欧大陆地缘政治格局的未来走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2、中伊签署全面合作计划的现实意义

该协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中国投资伊朗能源和基础设施;二是伊朗承诺用人民币进行双边的贸易结算;三是中国同意北斗系统对伊朗的支持。

纽约时报称这份合作协议价值超过4000亿美元,中国将成为伊朗在经济领域的主要投资者和安全与政治领域的主要伙伴。这个协议无疑对美国的刺激和冲击都是非常大的,可以说每一条对美国都是釜底抽薪。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中伊这次签署的协议为期25年。有效期这么长时间,说明中国对美国的打压已经忍耐很长时间了,也根本不再畏惧美国和考虑美国的感受,完全是不屑一顾的态度。所以未来中伊之间的合作也就不可能因为华盛顿的政策改变而发生改变。从中伊合作计划的签订还可以看出,中国是一个越来越有实力的国家。以往给别人的印象总是“韬光养晦”,埋头搞自己国内的经济建设,害怕和避免与美国为首的强国争斗。的确是的,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是没有实力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抗衡。从而让美国和西方国家误以为中国很好欺负。如今,我们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在不远的将来即将成为第一大经济体。受列强欺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啦。我们现在有了实力,谁也不怕啦。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中伊合作计划的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中国投资伊朗能源和基础设施。伊朗位于西亚,属中东国家,国土面积约164.5万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17。伊朗古称波斯,公元前550年,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领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的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帝国征服,开始伊斯兰化。1925年,巴列维建立了奉行亲美政策的君主制王朝。1979年初,霍梅尼领导的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君主制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朗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经济以石油开采业为主,是世界石油天然气大国,石油出口是伊朗的经济命脉,石油生产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别位于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

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对伊朗的制裁从2006年以来发生了多次。最近的2次分别是2020年10月9日美国财政部当地时间8日宣布,将对伊朗18家主要银行实施制裁。今年1月5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此次制裁的目标为伊朗的钢铁行业。正是由于美国政府的强力制裁和打压,伊朗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十分缓慢,尤其是能源领域。由于各国的石油技术公司都害怕受到美国政府的制裁,不敢再向伊朗提供能源设备以及相关的零部件,伊朗别说开发新油田,就是现有油田的设施也面临老化和破旧无法维修的窘境。而且石油的生产和出口是伊朗的经济命脉。在美国严厉的制裁下,石油出口呈现断崖式下降,从制裁前每日出口数百万桶,到现在每日出口仅60万桶,令依靠石油财政的伊朗面临巨大的政治、经济危机,国内多次出现大规模的示威活动,局势越发动荡和不稳定。面对美国制裁,全球唯二可以救伊朗的只有欧盟和中国。过去,鉴于美国一直在制裁伊朗,由于中国一直将中美关系的友好合作发展放在第一位的因素来考虑,顾及到华盛顿的感受,中国不愿意在伊朗问题上与美国公开唱反调。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尽管2015年伊朗核协议签订之前,中国几乎是唯一保持对伊朗石油采购的国家,也是伊朗外汇来源的主要渠道。但是在伊朗核协议签订之后,伊朗与欧洲的贸易额年年翻倍增长,伊朗自以为找到新的靠山,对中国态度逐渐变冷,甚至连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谈定的项目也基本停下来。2017年特朗普上台之后,悍然撕毁伊朗核协议,加大了对伊朗的制裁,然后伊朗经济一落千丈,最初伊朗寄希望通过欧盟斡旋,但是欧盟根本搞不定特朗普。伊朗曾经向欧盟提出希望继续购买伊朗石油,伊朗用出口石油资金在欧盟购买食品与药品,但是欧盟却畏惧美国的制裁,一直不敢采取行动,万般无奈之下伊朗只能把唯一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正是有了这些过往的故事。所以中伊的合作计划尽管早在2006年就开始提出,但中国一直没有敞开与伊朗之间的全面合作。如今,既然美国摆明要把中国往死里整,那我们在这方面也就没有什么好顾忌的。此时此刻,伊朗也更加需要和依赖中国的支持和帮助。有了中国的支持和帮助,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效果基本为零。中国是有名的“基建狂魔”,帮助伊朗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小菜一碟。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多年来一直想突破马六甲困局。中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石油消费大国和石油进口大国。石油可以说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它被称为中国工业的“血液”.但是中国石油近八成需要从中东进口,石油运输主要是油轮,万吨油轮必须要经过海上交通要道马六甲海峡。遗憾的是马六甲海峡受到美国军事压力和控制,这种压迫的局势让我们感到非常的难受,如鲠在喉。所以,马六甲确实让我国产生了困局,所以,突破马六甲困局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中国为了突破马六甲困局也确实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加大与俄罗斯和中亚等国的能源合作,通过陆地利用管道技术来输送这些战略能源。先后建立了中俄原油管道、中亚油气管道和中缅油气管道。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路线就是中巴经济走廊能够避开马六甲海峡,实现货物从印度洋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口通过陆地运往中国境内新疆的喀什。从政治上来说,这个方法是非常可靠的。因为巴基斯坦是世界上与中国最要好的国家,没有之一,被称为“巴铁”。中国政府2002年3月就开工兴建瓜达尔港。2015年9月11日,中国获租瓜达尔港43年,在巴基斯坦建立首个经济特区。瓜达尔港毗邻巴基斯坦和伊朗边界,靠近霍尔木兹海峡。海湾地区的石油出口到国际市场的船只多数要从霍尔木兹海峡通过。中国甚至可利用在瓜达尔港的影响力,铺设中东输往中国西部的石油管道和延伸到中国的铁路。这样中国很自然就解决了马六甲之困局。所以这次与伊朗的全面合作计划对中国就显得非常重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再看看最近在中美结束阿拉斯加战略对话之后,俄罗斯外长立刻来华访问,然后我们王外长启动中东六国之行。哪些中东六国呢?沙特、伊朗、土耳其、阿曼、巴林、阿联酋。这六国再加上一个俄罗斯,除了一个土耳其,其余都是全球最重要的产油国。不说出来大家也明白王外长的中东六国之行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最近美国利用新疆棉花事件来对中国实行战略打压,我们更加清楚中国已经忍无可忍了,终于该出手时就出手。

二是伊朗承诺用人民币进行双边的贸易结算。这个问题我们会在后面专门谈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时再来讨论。

 
本文来源: 每日商业报道 文章作者: 每日商业报道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下一篇

IMF数据显示,美元全球外汇储备份额2020年四季度下降至59.02%,创1995年以来新低;欧元所占份额由20.50%升至21.20%,人民币所占份额从2.10%升至2.30%;日元占比为6.03%,英镑占比为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