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减少会给国家带来哪些困扰呢?国家的经济增速会放缓?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速要有五项因素来驱动,分别是制度、资本、人口数量、人民素质、技术水平,这其中制度影响着资本、人口数量和人民素质,人口数量也会反过来影响制度、人民素质和资本,而人民素质和资本又会进一步影响科技水平,最后科技水平又会反过来影响。

人口的减少会给国家带来哪些困扰呢?国家的经济增速会放缓?

五个因素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就组成国家发展的两种道路,分别是规模道路和质量道路,规模道路侧重人口数量增长、资本投入程度和制度稳健性;质量道路侧重人民素质提升、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性,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中国走的都是规模道路,依靠的是资本大额投入、叠加海量人口红利催生出了三大产业,其一就是消费互联网行业。互联网平台具有强大的网络效应,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在过去20年里面已经创造了难以想象的互联网奇迹,而这种奇迹今天已经演变成了垄断,到了不得不管的程度;其二就是房地产行业。人口多和资本多对房地产利好是最直接的,从人口方面来看,房子作为消费品的那一面,人多房少所有价格会涨;从资本发面来看,房子作为投资品的那一面,钱多房少所以价格一样会上涨,所以在中国房地产的逻辑就是涨,然后反过来绑架银行、政府和购房者,从而再反过来影响整个国家制度,构建出一个自我增强的闭环;其三就是低端制造业。低端制造业受益人口红利,这类产业在刚开始的时候边际收益较高,但是经历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遇到瓶颈,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制造业必须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总体而言这三个行业驱动的规模道路今天已经走到了拐点,中国正在大踏步的迈向质量道路,接下来依靠人民素质和技术水平替代简单的人口增长来推动经济发展它是必然发生的事情,而随之崛起的也会是类似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和数字化,这类需要依靠新要素推动的行业。

正如5月11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总设计师曾玉平说到的,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虽然减少了,但是中国正在切换到高质量发展模式,所以提升已有的劳动力技能水平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而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红利会逐渐将人才红利转变,这会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同样也会创造巨大的经济增量。在今天中美脱钩的大背景下,这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对中国而言无疑是一条更加长治久安的道路,不过从数量道路切换到质量道路的过程并不会一帆风顺,这也是今天年轻人感觉到生活压力巨大的原因之一。

我们仔细分析国家这次的十四五规划就会发现中国其实也在探索新的治理模式,比如房住不炒,中国在大力鼓励房屋租赁的发展,同时还要大量开放保障型住房,而且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已经三次直接提及房产税,接下来我们很有可能开始看到房产税的试点推行。在比如公共资源方面,中国会大力发展育幼、养老、公园这类公共设施鼓励各种社会资本进入共建,而国家反垄断的推进其实也是为了限制私人资本过度膨胀、侵占公共资源。再比如金融服务实体行业,一边鼓励产业升级、强调科技创新、规划战略、新兴产业,一边严打房地产、金融过度创新,逼迫资本必须跟房地产解绑,转而绑定实体经济。这些让我们看到的了中国在解决人口问题上所做的大量努力,说了这么多也只是人口问题的冰山一角,我发现中国人口问题之复杂远超想象,中国迈入现代化社会的时间还太短,发展速度却很快,以至于我们不管是社会、学校、家庭还是个人层面都还没来得及为变化做好充足的准备,今天的我们见识超过了肉身、文化滞后于经济、信息远多于智慧、焦虑剥夺了安宁。

在网上看到有一条评论是这样说的,国家的前途非常光明,自己的前途非常迷惘。我们可以发现这并不是中国的独有现象,其实今天的日本、韩国的年轻人也觉得前途迷茫,不过他们的情况比我们还要严重,因为他们对国家的前途也没有了信心,你想想如果年轻人对国家和个人的未来都没有了信心,那么又怎么会有意愿去养育下一代。所幸的是今天的中国还没走到这一步,中国不是过去的日本和韩国,我们的崛起没有依附力,我们的斗志没有彻底沉沦,我们的产业在打压之下反而奋起直追,这就是中国今天重构自己国际生态位的真正的底气。如果大家相信中国未来会越变越强,那么就要给他足够的时间去成长,等待他跨过下一个拐点,我想我们还是要相信未来那个真正强大的中国,最终还是能找到办法让广大人民真正分享到国家发展的成果,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喜欢光明,但是我们讨厌曲折,不过我们经常忽略了他们其实就是一体两面的。

正所谓,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

于无色处见繁花,于无声处听惊雷。

本文来源: 每日商业报道 文章作者: 每日商业报道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下一篇

最近网上很火的话题就是,如何应对美国全球大放水,无限期开动印钞机,中国对应的措施。实际上对普通老百姓影响真得不太大,为什么这么说?一是家家手里面没有多少钱了,都花在房子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