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与监管并重 勾勒深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施工图

  搭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高楼大厦,离不开上市公司的坚硬“地基”,亦离不开监管机构的匠心“设计”。

  经济新常态下,国务院此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为这栋高楼大厦提供了“施工图”,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安排作出了详细部署。深交所,作为监管与服务的“施工方”,在实践中不断精进监管服务水平,通过调度安排,让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高楼大厦更有质量、更具标杆意义,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方面,通过优化服务水平,营造良性发展生态。2020年深市新增上市公司161家,IPO融资金额1265亿元;股票再融资公司349家,融资金额4373亿元;实施并购重组78单,实施金额3483亿元。另一方面,积极践行“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九字方针,高质量的“地基”越发牢固。2020年,深交所累计对27家次上市公司进行公开谴责,对93家次公司给予通报批评,对11人次公开认定。

  服务:

  应“疫”而变贴近一线

  寓监管于服务,强化主动服务,是深交所持续努力的方向。

  2020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在证监会部署下,深交所第一时间成立落实《意见》专项工作小组,制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工作方案》,从夯实公司治理基础、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严把“入口关”和“出口关”、支持公司做优做强、提升监管服务效能和构建良性发展生态等六个方面,明确35项工作安排和落实举措,建立工作台账,定期评估更新、梳理总结。

  “常规”工作中,深交所主动服务公司用好用足融资工具。2020年深市新增上市公司161家、股票再融资349家、实施并购重组78单,涉及金额分别为1265亿元、4373亿元、3483亿元。其中,创业板聚焦“三创”“四新”定位,首发申报企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公司占比近七成,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强劲活力。

  注册制改革落地后,一批创业板上市公司也迈出了试水改革后的并购重组、再融资、股权激励等资本工具的实质性步伐,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4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已试水“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工具。创业板注册制首单小额快速融资项目从提交申请到注册通过仅用时8个工作日,首单重组申请审核及注册实际用时仅31日,审核效率得到较大提升。

  泥土经过高温煅烧能成为坚硬的砖头,水泥加上钢筋能成为坚固的脊梁。面对疫情等诸多考验,深市公司业绩在2020年第二季度迎来强力反弹,营收较第一季度环比增长35.56%,平均净利润较第一季度大幅增长95.85%,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同比转增,业绩继续向好,中小、民营企业和创新创业企业整体业绩表现尤其亮眼,体现了深市上市公司较强的韧性与活力。

  监管:

  管少管好提升效能

  地基已夯实,高楼的一砖一瓦需要摆放在正确的位置才能最大化发挥它的作用。如何引导上市公司以高质量发展为锚,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施工方”深交所多措并举,努力增强监管质效。

  分类监管是落实上市公司监管要求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深交所在有限的监管资源下,坚持管少才能管好,聚焦重点公司、重点业务、重要风险点,深入推进实施分类监管、精准监管,对高风险公司重点配置监管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深交所充分利用前沿技术,自主研发建设企业画像系统(上市公司大数据智能监管平台),推进监管经验与智能科技深度融合,积极构建“人工+科技”监管新模式。

  深交所还狠抓概念炒作典型,打快、打疼蹭热点公司,对雅本化学、秀强股份2家公司公开谴责,对海南海药、延安必康、天晟新材等9家公司通报批评,对扬帆新材、正业科技等10余家公司发出监管函,对海南海药、思源电气等40余家公司发出关注函或问询函,同时强化事前把关、事中审查、事后监管联动,有效净化市场环境。

  此外,深交所严肃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对财务造假、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守“零容忍”底线,加大纪律处分力度。例如,2020年以来,深交所累计对15家次涉及资产占用或违规担保的上市公司予以公开谴责,29家次上市公司通报批评,10人次公开认定。

  经监管与市场各方共同努力,市场环境得到净化。2020以来,深市场内外质押股票数量较2020年年初下降近20%,较高峰时下降逾三成,第一大股东持股质押比例在80%以上公司较2020年年初明显减少,股票质押风险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在持续监管关注与全面协调推动下,14家深市公司已全部解除违规担保,解除金额130余亿元,30余家公司部分解除违规担保,解除金额110余亿元,清除资金占用金额超过450亿元。

  展望2021年,记者了解到,深交所对推动深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已有规划。

  以提质量为重点,坚持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监管“双轮驱动”。持续推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落实公司治理专项行动方案,构建上市公司监管长效机制,加强对治理薄弱、运作混乱公司和大股东、董监高等关键少数的监管,着力培育“好公司有奖励、差公司有代价”的差异化市场约束机制。总结公司治理最佳实践,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以防风险为导向,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健全风险定期排查机制,提升风险监测、预警、应对能力,努力做到风险应对走在市场曲线前面。进一步压降股票质押风险,分类处置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突出问题,“零容忍”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中介机构监管,探索对保荐机构现场督导,加大对中介机构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压实资本市场“看门人”责任。

  以优服务为着力点,锻造深市特色高效服务机制。贯彻“寓监管于服务”理念,强化主动服务,找准资本市场和国企改革结合点,支持国有企业混改和做大做强,推动民企转型升级相关举措落地,更好服务“三创”“四新”企业。

本文来源: 每日商业报道 文章作者: 吴少龙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下一篇

  IPO完成情况代表过去成绩,而各省市储备项目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在资本市场上驰骋的后劲力量。证券时报记者发现,至2021年1月4日,当前拟登陆A股(含主板、科创板、中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