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3家银行被责令整改!永煤地震余波猛烈 有券商踩雷6亿!11家机构被处分

  永煤违约,余波惨烈!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1月15日发布消息,光大银行、中原银行、兴业银行在为永煤控股提供中介服务过程中,存在违反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自律管理规则,责令进行全面深入整改。

图片

  1月14日,交易商协会对永煤控股予以公开谴责,暂停其债务融资工具相关业务1年;对河南能化予以严重警告,暂停其债务融资工具相关业务7个月。

  交易商协会表示,目前,已经针对11家机构形成自律处分决定已,涉及2家发行人、1家会计师事务所、1家评级机构以及7家金融机构。

  1月15日,永煤控股“20永煤MTN005”跌超44%,报27.75元,“18冀中能源MTN002”更是暴跌超过60%。

  值得注意的是,永煤违约带来的次生灾害还在发酵,红塔证券此前披露,“踩雷”永煤及冀中能源多支债券,截至2021年1月5日,尚有5.25亿元本金未到期收回。 而在信用债市场,永煤违约带来市场风险偏好急剧下行,同时带来了监管机构对债券中介机构的严厉处罚,短期市场影响难以散去。

  11家机构遭受处罚

  1月15日消息,交易商协会发布公告称,光大银行、中原银行、兴业银行在为永煤控股提供中介服务过程中,存在违反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自律管理规则,责令进行全面深入整改。

  从交易商协会的公告来看,三家机构主要的违规行为都是两部分:一是未对永煤控股独立性开展进一步核查并在尽职调查报告中体现,未能充分保证尽职调查质量;二是永煤控股DFI项目尽职调查工作开展不规范。

  针对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永煤控股、河南能化及相关机构涉嫌违规行为,交易商协会迅速启动自律调查并向市场公告。目前,针对相关机构的自律处分决定已形成,涉及2家发行人、1家会计师事务所、1家评级机构以及7家金融机构。

  经交易商协会查明,永煤控股突发性违约的背后,涉及多家机构、多类主体、多个环节的违规,既有发行人信息披露和合规意识淡漠的情况,也有中介机构“守门人”作用履职不充分的现象,还暴露出部分金融机构未能遵守执业道德的问题。

  其中,永煤控股发行文件中多处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完整,存续期多项信息披露不及时;河南能化以自有资金认购本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发行的债券,债券发行文件相关信息披露不完整;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通证券”)及下属两家子公司,以主承销商、投资顾问、管理人等多重身份协助相关发行人发行和交易自己的债券,未能遵守执业道德,也暴露出公司不同业务之间未做到有效隔离、内控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经自律处分会议审议,交易商协会对永煤控股予以公开谴责的顶格处理,对河南能化予以严重警告,对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海通证券、海通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东海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机构予以警告,对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主承销商予以通报批评或诫勉谈话。

  11家机构中,有4家机构被暂停一定期限业务。

  此外,交易商协会责令永煤控股和河南能化向市场公开致歉。在依规作出自律处分的同时,交易商协会也已将部分涉嫌违法违规线索通过有关部门移送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将相关机构违规情况报送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

  交易商协会表示,下一阶段,交易商协会将严格落实金融委会议关于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强化市场约束机制的明确要求,继续推进市场纪律建设,秉持“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并惩戒各类机构违规行为,对严重违规主体从快从重处理并按程序移送统一执法或报送相关监管部门,推动并引导相关机构尽职履责、合规从业,维护银行间债券市场良好秩序。

  短期阴霾难消

  受到相关处分影响,1月15日,永煤控股“20永煤MTN005”跌超44%,报27.75元,“18冀中能源MTN002”更是暴跌超过60%。

  受影响的不仅是上述11家机构,永煤违约带来的次生灾害也还在发酵。

  1月14日晚间,红塔证券披露了“踩雷”永煤等债券的惨烈情形。据红塔证券公告,2020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出现多起债券违约事件,红塔证券持有的“20永煤SCP004”、“20永煤CP001”、“18豫能化MTN003”、“18豫能化MTN004”因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债券违约,债券评级被下调,公允价值大幅下降。

  红塔证券上述4项债券投资成本合计为6.00亿元,截至2021年1月5日,尚有5.25亿元本金未到期收回。

  红塔证券公告表示,目前,公司已暂停投资永煤控股相关行业的债券,并派人前往河南省进行实地调研,跟踪发行人后续的融资和偿债情况。此外,公司已加强对于公司债券投资的风险控制,逐步减少持仓规模,截至2021年1月5日,公司自营持仓的公司债券成本110.94亿元,较2020年6月30日持仓成本186.20亿元下降了40.42%。

  在债券市场,永煤违约带来的阴霾也久久不散。兴业研究徐寒飞日前指出,2020年11月份信用风险冲击事件之后,从信用债市场上的表现来看是“价跌量缩”:12月非金融类信用债净增量为近负2000亿元,这一水平与历史上债券市场两次熊市的信用债净融资量的低点水平接近。而从利差的走势来看,11月份以来无论是信用利差还是等级利差角度,上升的幅度都超过30bp。在流动性改善的情况下信用利差的反弹,意味着整体风险溢价的上升主要来自信用溢价。

  “体现在信用市场上的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很可能造成广义信用的进一步收缩,更何况当前宏观审慎政策对商业银行发放房地产贷款进行限制,以及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红黄蓝绿划线’管控,对未来的信用扩张边际放缓起到加压的作用。更进一步来看,‘违约风险上升-->风险偏好下降-->信用收缩-->违约风险上升’会形成自我强化的过程,导致‘信用收缩’的程度和时间超预期。”徐寒飞表示。

  平安证券分析师刘璐也表示,12月份市场风险偏好继续下行到低位,原因还是永煤违约的巨大影响。对于河南地区,永煤违约后到12月底,仅河南投资集团在年末发行一笔短期公司债;对于煤炭行业,山西煤企未能发行一笔债券。在这种状况下,一级市场信用债净融同比大幅下降4000亿元,1年以内的发行占比大幅上升 6%,民企债发行占比则降到近几年的最低水平;二级市场AA评级的信用利差大幅上行30BP,达到历史83%的高位,而在永煤违约前历史分位在5%附近。

  “永煤违约不仅对投资者风险偏好产生了直接影响,还带来了监管对信用债中介机构和发行人的严厉处罚。包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罕见提出了要‘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并‘完善债券市场法制’等。上述政策长期看对市场健康发展非常有利,但短期内会助长风险偏好的下行,尤其不利于评级虚高的 AAA 级主体和结构化发行主体。”刘璐说。

本文来源: 每日商业报道 文章作者: 每日商业报道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下一篇

券商、银行龙头股的接连上涨,会让被解聘的基金经理难以接受吗?在2020年度排位赛落幕之际,一位八成仓位押宝金融股的基金经理遭解聘,该基金经理在去年三季度将金融股的仓位由11%提升到81%,在基金抱团新能源、白酒的行情中,相对冷门的持仓风格,导致基金业绩大幅跑输市场平均水平。(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