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新能源还需要时间

近日,睿郡资产管理合伙人/首席研究官董承非在一场交流活动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当下房地产、半导体、新能源、高股息等市场热门板块的最新研判,内容丰富,值得一看。

对此,研究院梳理了一些关键内容,分享给大家。

以下为精选主要内容:

1.对房地产持偏乐观态度

开年以来,市场对于经济尤其是地产风险的担忧情绪升温,但是董承非称没那么悲观。

在他看来,他们对房地产市场的态度相对乐观。且使用“最后的地产冲击波”这一表述,意味着睿郡预测房地产市场可能将迎来最后的冲击波。

董称,“房地产市场对于中国经济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中国绝对的支柱产业,整个产业链占了中国GDP比重将近1/4,也是居民一个重要的财富载体。中国居民基本上将超过一半的财富投资在房地产上面,因此对于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影响举足轻重。

同时,房地产价格对于居民信心、消费意愿,也有着关键性影响。过去几年,二三四线城市的居民可以体会到房价下跌,今年一线城市的居民对下跌将体会得更明显。

这反映在股票市场,房地产板块的相关指数连续4年下跌。站在这样一个时间点,要想判断2024年乃至于未来一段时间的中国资本市场,绕不开房地产,它对于各行各业的影响实在是太大。”

2.新房销售是“前瞻指标”

董承非分析称:资产价格的调整有两种模式,其一是阴跌模式,其二是快速出清的模式。对于房地产市场,他倾向于后者出现的概率更高。

放在全球楼市,董承非认为,日本楼市属于阴跌模式,调整时间跨度非常长。而次贷危机下的欧美,由于快速出清,则演绎出不同的房地产调整模式。

“2022年、2023年从量的角度来讲,我国房地产基本上已经下降了40%多,2024年有可能还继续下降,所以这个幅度还不好判断。但是只要2024年再下降一点,从整个量的角度来讲基本上已经腰斩。”

董承非进一步预计,2024年中国商品房(住宅)销售中枢或将落在9-11亿平米的面积中枢。

他称受到卖方研究的启发,发现东北三省的地产市场,自2018年期销售面积开始下滑,先于全国调整,在23年已有企稳迹象。他认为东北在23年这样一个大的宏观背景下,它跌得早,幅度也足够,企稳的可能会早一点。

此外,董还对比横向中美日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称“我们之前的指标是与美国和日本相比,现在将全国与东北相比,可以发现达到7%之后,基本上会见底企稳。所以无论是和国外比较,还是和东北比较,大概率2024年能够看到地产销售、新房销售的见底企稳。”

他预期,新房销售永远是一个先导前瞻性的指标,值得重点关注。并认为,“如果以前瞻性的指标见底企稳来看问题,后续整个上下游的好转也是时间问题。”他强调,预期的企稳,有可能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属于重大的基本面的改变。

3.新能源从高点继续向下

除此之外,董承非还顺便提到了对当下热门行业消费、科技、新能源的景气度判断。概括一下即:消费、科技已经见底向上走,而新能源从高点继续向下。

为什么?

董称,“站在2024年,我们觉得消费、科技在2023年的下半年,已经见底往上走。只是这次的复苏可能会是种比较偏弱的复苏。所以在不同场合我也会说,这次科技是一轮比较长周期的景气。但无论怎么样,2024年它的景气周期是往上走的;消费可能也会慢慢往上走。大家重新开始努力赚钱,信心也会有所恢复。”

“而新能源可能还是从高点在往下走,因为它2023年下半年才恶化,供需矛盾的错配导致的供过于求,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消化。从企业业绩的角度来讲,可能2024 年还会往下。”

此外,董承非还提到了顺周期行业,认为大宗商品从2015年、2016年以来,基本处在较高的景气度。像铜价的需求还比较高。当然他也强调了,对行业景气的判断只是他们的一家之言。

4.有的高股息也有周期性

最后是关于高股息的话题。董承非称,当下大家明显感觉到资金由于风险偏好的降低,导致整个中证红利指数表现非常的抢眼,他分析这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从相对估值的角度上,红利指数的估值还是最低的。

无论跟沪深300、沪深500、还是跟创业板指相比,确实还是明显低于其他指数。

第二,目前为止,它隐含的股息收益率,仍然是有吸引力。

中证红利指数的分红收益率接近6%,在整个无风险收益率再次往下走的大宏观背景下,分红收益还是蛮可观的。

当然唯一的风险在于,里面的权重行业周期性是比较重。原因是:由于金融属于高杠杆,能源与产品价格密切相关。所以它唯一的风险就是这些行业也有一定的周期性。

当然,董还认为,当下沪深300也是超过3%的股息率,这意味着在当前无风险利率为2%多一点的情况下,沪深300的分红收益率仍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尤其是对于那些风险偏好较低,预期回报率较低的大机构。

综上,董承非总结道,“如果是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红利板块仍然具有吸引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认为红利策略在过去两年表现不错,未来也值得期待。今年开年以来的良好表现也有其合理性。”

本文来源: 证券之星 文章作者: 每日商业报道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