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房贷额度紧张,为何居民中长期贷款还创了新高?

近期,上海、深圳多地出现银行个人房贷额度紧张、放款周期拉长等现象,可是信贷数据却与这一现象相互矛盾:1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近万亿元,原因何在?

2月9日,央行发布牛年首月金融数据,1月信贷投放实现“开门红”。人民币贷款增加3.58万亿元,同比多增2252亿元。其中,住户贷款增加1.27万亿元:短期贷款增加327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448亿元。

而居民中长期贷款的大部分构成即住房按揭贷款。中信证券(600030,股吧)研究所副所长明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1月份,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与年底房价上涨较多有一定关系,但也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房价上涨,居民贷款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从银行角度来说,每年1月放贷意愿较强,供需两方面力量导致整个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

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近万亿

虽然1月多地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政策,但与2020年12月数据形成鲜明对比——12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出现多月以来的首次同比少增,1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9448亿元。这一明显变化,引起了市场关注。

多位专家分析,该变化与1月楼市销售增长相关。光大银行(601818,股吧)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明显与近期楼市升温有关,1月国内楼市整体成交量明显上升。

根据植信投资研究院发布的国内房地产月度报告,1月植信房地产综合景气指数走平,显示全国新房价格短期运行平稳。其中,住房销售表现良好,二手房价仍待降温。

2021年首月房企销售回暖。从销售端来看,上述月度报告显示,万科首月合约销售714.7亿元,同比增长30.16%;恒大首月合约销售581.2亿元,同比增长43.3%;碧桂园1月份权益销售金额403.2亿元,同比增长22.48%;金地1月份签约金额242.7亿元,同比上升98.23%。

“没有按揭贷款的支持,达到这样的活跃程度是基本不可能的。按揭贷款投放状况也折射出,整个银行体系并没有因为房地产信贷集中度管理出现明显的收缩。”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对记者表示,1月居民中长期贷款情况反映出1月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销售情况良好。

2020年12月31日,《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出台,规定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中资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及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应满足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确定的管理要求。

连平表示,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并不会造成整个银行业信贷收缩,集中度管理指标主要是规范性管理,避免银行因按揭贷款增速太快而酿成风险,而非针对当前局部城巿房价上涨较快的短期政策。

1月22日,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对按揭贷款影响不大,按揭贷款是非常分散的,无论是规模、范围在集中度中影响都不大。

从政策端来看,今年以来,多地楼市调控持续加码。例如,上海发布楼市新政,重点打击“假离婚”买房的投机行为;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近日发布消息称,为坚决遏制投机炒房,市区住建部门多次约谈和持续检查房地产中介机构。

连平称,近年來,住户部门贷款增速已经低于银行信贷平均增速,按照这一增速,按揭贷款比重是会下来的,这一趋势已经显现,因此市场有合理的按揭贷款需求,只要不是用于炒房,应予以基本滿足,没有必要大幅收缩。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记者表示,“我们讲的房贷额度收紧,并不一定表示中长期贷款一定要紧张。从大趋势来看,受近两年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整个外部资金面比较宽松。所谓的额度紧张是对一些重点城市、二套购房等的额度收紧,但正常的刚需供应依然合理,购房者不必过于紧张。”

房地产市场活跃成居民债务增长主因

近期,各方对我国居民杠杆率上升的问题关注较多,市场分析,房地产市场活跃成为推动居民债务增长的主因之一。

日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0年全年宏观杠杆率共上升23.6个百分点,这一增长由居民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杠杆率拉动。从2019年末的246.5%增至270.1%,四个季度的增幅分别为13.9、7.2、3.6和-1.1个百分点。

其中,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了6.1个百分点,从2019年末的56.1%增长至62.2%;政府部门杠杆率上升了7.1个百分点,从2019年末的38.5%增长至45.6%,增幅达历史最高水平。

报告认为,房地产市场活跃是推动居民债务增长的主因。杠杆率上升的同时,居民金融资产也在上升,居民杠杆率绝对水平所蕴含的风险有限。稳定房地产以及改善收入和财富的分配结构是降低居民部门金融风险的关键。

央行2020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强调,2011年以来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持续走高,2011年末至2020年上半年的上升幅度超过31个百分点,居民债务继续扩张的空间已非常有限,相关风险值得关注。

(责任编辑:岳权利 HN152)
本文来源: 每日商业报道 文章作者: 和讯名家

声明:《每日商业报道》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下一篇

  作者: 吴俊捷   2月8日,深圳住建局在国内率先提出,建立二手房成交价格参考机制,并发布3595个小区参考价格。   发布当天下午,深圳多家房产中介机构被住